各地
直达
国家
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商业
银行
招商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平安银行 兴业银行 中信银行 华夏银行 浦发银行 广发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2023年中国光大银行智能风控中心校园招聘公告

2022-09-21| 来源:中国光大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智能风控中心

2023年校园招聘启事

一、总行智能风控中心简介

智能风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于中国光大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致力于以智能风控为着力点,以新技术为切入点,以新金融为突破点,牵头全行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及自动化审批相关事务,负责全行风险模型的统筹规划、设计、研发及应用,并提供企业级标准化智能产品和企业级最优化基准策略等数字化服务,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强化我行的核心竞争力。

中心立足于打造行业一流的智能风控人才队伍,注重培养“技术+业务”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为新员工设置“一二四”成长计划,并采取“定制化”的培养方案。具体包括:

1. 无需分行轮岗

中心新员工直接在中心定岗,培养将以参与总行各条线部门柔性团队及头部互联网平台(如阿里、京东、腾讯、百度、字节等)驻场建模等方式进行,营造“以战代练”的成长氛围,定向参与智能风控具体实践并掌握相关技能。

2.“专属导师”与培训机制

为新员工配备经验丰厚的专属个人导师,时刻伴随成长。前期根据个人专业特长及兴趣,量身定制半年期的课题研究与实践计划,实现校园到职场的轻松过度,并快速掌握职场一技之长。

邀请优秀的内部员工,进行长期、高频的培训交流,且每年均会邀请著名行业大咖,针对风险管理、前沿算法、金融科技、行业研究等领域开展十余场专业讲座,旨在为新员工提供丰富知识储备。

3.“一二四”成长计划

第一年,通过中心内部培训学习,跟随导师参与项目,成为团队中优秀的“工程师”;

第二年,深入项目实战,独立带团队做项目,成为中心内出色的“项目负责人”;

第四年,通过加强技术研究和积累业务经验,快速成长为行业认可且行业紧缺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二、招聘岗位(详见附件)

三、招聘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国家大政方针;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

(二)爱国爱行,爱岗敬业,认同我行企业文化,认可我行规章制度。

(三)诚实守信,德才兼备,廉洁自律,身体健康。

(四)符合我行核心胜任能力要求,具备与岗位要求相应的任职资格和能力要求。

(五)具有较强的风险合规意识,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

(六)符合我行员工行为管理相关要求,符合我行任职回避相关制度要求;无经商办企业或在工商企业兼职的情形。

(七)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以招聘岗位最终要求为准),其中:

1.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非定向就业,列入国家高校2023年毕业生统分计划,2023年7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学位证;因疫情影响,2022年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应届生就业条件的一并纳入招聘范围。

2.海外院校应届毕业生:毕业时间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之间,并于2023年7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原版证件。

3.具备数学、物理、统计学、计算机等理工类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

4.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者优先,具备一定算法研究能力,有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者优先。

(八)对参加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配偶或子女、退役军人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按照“四个不摘”的政策要求,针对国家已脱贫县生源,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九)应聘者须为从最高学历学位毕业院校入学后初次就业,未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未派遣,未缴纳社会保险。

四、招聘流程

(以上时间安排为拟定时间,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五、宣讲安排

10月中旬线上进行宣讲,若防疫条件允许,重点院校线下进行。

六、简历投递方式

简历投递截止时间:2022年10月20日

简历投递地址:http://campus.51job.com/cebbank/jobs.html

七、其他事项

(一)应聘者应对填报信息和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与事实不符,我行有权取消其考试和录用资格。

(二)在各招聘环节中,我行会及时通知进入下一环节的应聘者;对未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应聘者,我行不再发布通知。

(三)我行未成立或委托成立任何考试辅导培训班,招聘过程未涉及任何收费项目。

(四)应聘者务必保证提交的联系方式正确无误,并保证通讯畅通。

点击查看>>>

中国光大银行智能风控中心2023年校园招聘岗位表

原标题:中国光大银行智能风控中心2023年校园招聘启事
文章来源:http://campus.51job.com/cebbank/zh/index.html

小编:bk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信息搜集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公众号
咨询电话

400-998-2298

(工作时间:9:00~21:00)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苏批字第A--369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苏B2-20180738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1558号

课程内容版权均归 南京伴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所有 苏ICP备16060169号-6